公交车从简单的“出行工具”变成了身兼多能的“身边社区”
- 来源:广州日报
- 2021-04-30 16:44:12
- 收藏
广州刚上新了一个便民出行小程序,叫“公交社区”。除了在线查询出行信息以外,它还可以用来旅游、交友、寻物、吐槽,让公交车从简单的“出行工具”变成身兼多能的“身边社区”。
社区如邻里。与乘客比邻而“居”,不能自扫门前雪,而要把服务“做到家”。简单一句“做到家”,蕴含多重含义。其一,公交出行连着千家万户,服务触角要延伸到末梢,深入群众的家里和心里,切实解决一些“小问题”。其二,服务紧跟需求走。未来交通将满足人们个性化需求,就要把工作做细,依托技术优势破除一些“大隐患”。其三,智能出行的落脚点在于方便出行,科技创新不是“大而全”,而是为城市生活带来一些“新体验”。
把服务做到家,心里要装着群众。把公交变成社区,让乘客成为邻里,两个层面的距离都要拉近,一个是“身”的距离,一个是“心”的距离。用户对于平台及其背后的服务单位是否把他们放在心里,其实是非常敏感的。“公交社区”现已上线了寻找失物、投诉建议等功能。一个个失物能否找回、一次次投诉有无效果,看似“无形”,其实都有民声回响。线下走街串户俯身问计,线上及时回应诉求,直到群众满意为止,必定广“吸粉”。
把服务做到家,要敢啃、善啃硬骨头。公共交通领域是一个大市场,市面上有关出行的各种智能应用也非常多。许多应用的功能高度重复,给用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;公交车上免费Wi-Fi网速快慢影响乘车体验,更可能成为搭不上车、影响交通秩序的诱因。这些课题集中地摆在面前,任何一项不解决都不能说工作到位。面对痛点、难点,敢啃、善啃硬骨头是关键。服务单位要有担当、有魄力,整合现有平台、做好功能衔接,协调各方诉求、避免资源浪费,把实惠都留给乘客,才不被“取关”。
把服务做到家,要学会掌握方法论。随着私家车、地铁出行的普及及旅游的火爆,广州公共交通出行群体的特点发生了变化,老人、学生和游客乘客占比渐大。智能服务要做好“适老化”服务、个性化服务,善作为很关键。在后续的研发升级中,不仅要尽量精简步骤,也要能无缝关联“老人卡”“学生卡”“全国交通一卡通”等便民和优惠举措,让智能服务真正体现城市智慧,方是真“顶流”。
利民之事,丝发必兴。民生实事要真正做实,就要深入群众把服务做精细、做到位,直到做成专家。 (刘冉冉)